在北京的过街天桥、地铁出入口或商店门口,常可看到一些不到10岁的小孩截住过往行人死缠硬泡,不给钱就“不放行”。尽管沿街要钱的小孩很少,但他们的行为却给城市增添了一种不和谐音。孩子们不劳而获的谋生方式对他们的人格形成会产生不良后果——
一位朋友前不久告诉记者,他在北京某过街天桥上被几位看上去农村模样的小孩“围攻”,不给钱就“不让走”,给每人一角两角也不让走,最终每个小孩得到5角钱之后才被“放行”。“这些小孩长大后怎么办?”这位朋友表现出忧郁神态。
记者也曾在菜市口过街天桥上见过,三个看上去不到10岁的小孩向过桥行人要钱,不给钱就“不放行”,而小孩后面则跟着两位外地口音的中年妇女,妇女手上拎着一个已经过时的提包,佯装行人跟在小孩后面的不远处。
记者有意识地到北京动物园过街天桥、西单过街天桥、前门大栅栏、地铁出入口观察,发现这些外地游客多、行人多的繁华地段,一些结伴的小孩不断地向行人“要钱”。在动物园过街天桥,三个小孩一边喝着易拉罐饮料,一边观察行人。一位打扮入时的姑娘走过天桥,三个小孩便突然出现在姑娘面前,吓了这位姑娘一跳,低头一看,一个小孩抱住了她的腿正在“哭泣”;另一个小孩硬拉着她的花裙子不放;第三个小孩站在她的前方,双手伸开,意思是不给钱不能走。姑娘开始还试图逃走,可能是出于怕小孩撕破她的裙子的缘故,于是打开了钱包,姑娘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谁知,其中一个小孩与另两个得到的钱数不一样,这个小孩非要姑娘“补足”,姑娘不得不满足这个小孩的要求。姑娘走后,小孩们又高兴地喝起易拉罐饮料来。
记者发现,在什么地段要钱,向什么人要钱,用什么方法要钱,这些10岁左右的小孩能够掌握自如。在热闹繁华地段最能截住行人的地方是天桥、地铁出入口或商店门口。行人通过这些地段时一般自然会放慢速度,且由于地段狭窄而不便躲闪。记者观察到,小孩们知道哪些人可能会给钱,打扮入时的姑娘,成对的青年男女,看上去面善者以及看上去有钱的人,都是小孩们“围攻”的主要对象。记者故意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有意识地从小孩们面前走过,他们没有一次向记者要钱,而与记者几乎同时过天桥的其他行人,却躲躲闪闪,来不及走过的就被截住。小孩们要钱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突然由一个小孩伸开双臂拦住行人,另一个小孩很快抱住行人的大腿,第三个小孩使劲拉住行人的胳膊或衣服;二是一个或两个或大家一齐“大哭”;三是不回答对方任何问题,不给钱不让走。在小孩们周围的明处,往往见不到带他们出来的大人。记者想知道小孩们的有关问题:来自何方?在北京住在哪里?由什么人带出来?要的钱给了什么人?家里究竟穷不穷?为什么要弃学?记者许诺给“很多的钱”,小孩们都不作回答,而且躲得远远的。显然,这些孩子是受过训练的,而且知道“要钱注意事项”。
行人对小孩们的“要钱”行为怎么看?在西单过街天桥,一对被“围攻”过的青年男女笑着对记者说,这哪儿是在“讨钱”,分明是在“抢钱”,抢劫犯抢钱还可以报警或搏斗搏斗,被小孩拦住,骂不得又打不得,还真没有办法。其他被截过的行人,嘴里不停地问:“这些小孩的大人呢?”看热闹的人也说,这些小孩不应该跑到北京来讨钱,该上学。
儿童向行人“要钱”令人担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通进博士在中国海关前面的地下人行通道也遇到过这种事情。杨博士分析,就一般而言,儿童讨钱的原因有三点:首先,从全社会来讲,社会发生变迁之后一定比例的家庭贫困孤独无助;同时也不排除一些家庭并不贫困而不负责任地要小孩出门讨钱;最后一个原因可能是,父母带小孩来北京讨钱是“为了致富”。杨博士说,小孩上街讨钱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利。他们不断地展示悲惨,凭侥幸心理,为了得到别人的施舍而装成可怜的样子,从小游手好闲,时间一长会形成错误观念,认为这种生活方式很好,长大以后对社会的理解也可能不正确,更有可能不遵守社会规则。
尽管沿街要钱的小孩人数很少,但他们毕竟是小孩,他们本来应该上学读书。现在的问题是,究竟如何解决、又由哪些部门来解决这个问题呢?